我相信,爱孩子是任何父母的心理天性,但如果这份爱没有原则,那么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缺少许多美好品质形成的机缘。父母的养育和陪伴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。同时,理性的爱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方向。我爱女儿,但我更愿意爱的理性一些。
别人的东西,不能随便拿
人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小事不小,有时看似微乎其微的小事可能会关乎孩子品格的形成。
有一次,她在朋友家里玩,房间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玩具,她和朋友玩得很嗨。在我们离开朋友家出电梯时,她面带窃喜的表情,把一只小手给我看,原来她紧握着的小手心里藏着一个拇指盖大小的球球。我明白了,她是刚才玩耍时悄悄拿在手里的。我蹲下来,拉着她的手,有些严肃的问她:“你是不是特别喜欢这个小球球?”她看出我眼神的不对,有些惊恐。我缓和一下语气,认真的告诉她:“这个小球球是别人的,不是你的。如果你想玩这个小球球,必须要经过别人同意,我们现在要还回去”这时,她的眼睛里开始涌现泪花,止不住地向下掉。“如果朋友愿意让你玩,你就可以拿回家,回头再还给人家,但不能不经别人同意就拿别人东西。”我的话又让她放声大哭,我站在那里不再说话,等她哭声逐渐小了,我又跟她说:“如果没有经过你同意,别的小朋友要拿走你的玩具,你愿意吗?”她摇摇头,“对呀,别人想玩你的玩具,也是一样的,必须经过你同意才行哦。”这时,她的表情明显是愿意听从我意见的样子,我拉着她的小手,再次走进电梯。
在成人的世界里,这样的事情看起来不大。但对孩子而言,意义非凡,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 ……此处隐藏282个字……切都顺着她。我告诉她,你不能让姐姐都按照你的想法去跟你玩,姐姐也有自己喜欢的方式和玩具;如果你想跟姐姐玩,你要跟姐姐商量,姐姐愿意才行;如果姐姐不愿意,你不能大声哭闹,哭闹不能解决问题,妈妈也不会因为你哭就去帮你,你可以换一种你们都同意的方式去玩。
这样的事情发生次数多了,每一次都这样告诉她,她还是有很大进步的,她慢慢懂得,要学会尊重别人,即使别人是你的姐姐或者哥哥,也不能理所当然的让着你;学会跟别人和谐相处,而不是惟我独尊。
你的世界,我不打扰
唐代柳宗元在《种树郭橐驼传》中讲了种树的故事,不成功的人这样种树:“旦视而暮抚,已去而复顾,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,摇其本以观其疏密”。智者郭橐驼评价说:“虽曰爱之,其实害之;虽曰忧之,其实仇之。”故事中种树的智慧对养育孩子很有启发意义。孩子跟成人一样,也是独立的个体,有自己的思想和情绪,有自己的喜好和判断。减少过分关注,给孩子自由驰骋的空间,让他不受干扰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长成他最好的样子。
有时看到她和小姐姐乐此不疲的玩着过家家的游戏,既觉得好笑,又特别羡慕。在玩耍的世界里,她们有时扮演爸爸、妈妈或者宝宝,有时扮演老师和学生,有时扮演小猪或大灰狼,常常会把客厅摆的乱七八糟,甚至在床上搞得天翻地覆,但是她们那种无与伦比的开心是其它体验换不来的。我会要求她游戏结束后收拾房间,但不阻止她们这样玩耍。她有时也会安静的玩玩具好久,这个时候我不会时不时的问孩子渴不渴或者饿不饿,让她投入地好好玩,不是培养专注的机缘吗?
过分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,满足的是家长表达爱的需求,带给孩子的却是干扰。不打扰孩子的欢乐,不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她,只要她没在成长的路上跑偏,给她一个自由空间就好。